2023-08-20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被困在选择里。
在豆瓣“请帮我做选择小组”,聚集了41万“选择困难”的人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从购物车里的一件衣服该不该买、明天中午吃什么,到考公考编还是出国留学、复读还是上不理想的大学、要不要辞职二战考研、该不该结婚......
工作、学校、婚姻、房子,对生活选择题犹豫的背后,是年轻人的困惑与自我防守:到底怎么选,才能不出错?
害怕出错的年轻人,在寻找标准答案
选择困难,因为每一种选择都暗示代价,一旦选择出错,偏离常规的轨道,就会陷入“我把人生搞砸了”的无底洞。
为了逃避代价,年轻人逃避了选择。不难发现,今年许多流行的热词和趋势都和“逃避选择”有关。
北上广有足够大的平台,但始终没有归属感;回到小镇闲适还离家近,可天花板又太低了;想要考编追一个老师梦,辞职风险太大,半工半读精力太少......
无论选A还是选B,好像都不完美。摇摆着无法做出决定,就把选择交给天意。
所以今年,寺庙成为热门旅行目的地。在去哪儿联合小红书发布的《五一旅行趋势报告》报告中,“上香青年”成为了2023十大旅行趋势之一。
寺庙,成了当下年轻人最爱去的旅行地之一 / 视觉中国
“逃避选择”的另一面,是“保守选择”。年轻人们摸索出一套符合社会规则的标准答案。像批量交付的精装房,不必出色,只求不出错。
作家伊坂幸太郎曾在小说里提到,人生并非道路,而是一片大海。“没有轨道,也没有路标,我们只能依附在大鱼身上,任凭自己随波逐流”。动荡波澜的人生大海之上,“上岸”似乎才是最佳的目标与选择。
为了“有个岸上一上”,一批人涌向体制。据相关数据,202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,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高达为68:1。
如今,考公热愈演愈烈 / 图虫创意
一批人投身考研,近十年来考研的人数增长了298万,考研逐渐“卷成高考”。不少人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二战甚至三战,换一个安稳。
还有一批人,正在成为“全职儿女”。他们以备考公务员或研究生为目的,选择回到家里,承担一部分照顾家庭的劳动,用做家务、买菜、陪同散步等换取长辈的零花钱过渡备考期,在家庭的保护壳里延迟长大。
很多时候,选择之所以让人痛苦,并不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“稳妥的选择”,而是我们总对舍弃其他的可能性有那么一点不甘心。但面对现实,我们只能将情感让位于理智。
我们看似拥有了广袤的选择和自由选择的权力,却正在走向一条以安全为名、越来越狭窄的路。
想解决选择困难,密码是兴趣
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杜素娟曾对于“正确的选择”提出自己的理解,她认为“进入不喜欢的领域工作只会形成死循环,而兴趣,才是破解死循环的真正密码。做好选择的基础是认识自己,这并不是一句鸡汤。”
在内卷成为时代符号的当下,正视自我、发现兴趣所在,显得更加重要。
2023年,社交媒体的关键词之一是“重启人生”。一些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与生活的意义,听从内心的想法,开启人生的新副本:大龄留学、打工度假、数字游民.......或者仅仅是给自己一个喘息,学会理解闲暇。
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,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舒适区,选择权在自己的手中 / 图虫创意
“重启人生”听起来恢弘而重大,但实际上他们所做的,不过是回到选择之初重拾自我,从兴趣出发,构建一隅确信的精神角落。
因为他们发现,选择没有好坏。而兴趣,会滋生莽撞却热血的勇气,指引你发现真正想要、并且不会后悔的人生。
比起很多人突如其来的“苏醒”,蓝天守卫者孙书琦是幸运的。
因为在对“选择”的概念尚未清晰时,他就凭兴趣做出了一个难以回头的选择,十余年如一日地坚持着,并且从未后悔。
5岁时,孙书琦跟着爸妈乘坐飞机,神秘的操控室和机长的工作让他感到好奇。飞机好像有一种魔力,让蓝天早早就成为了他唯一的梦想。
停满飞机的停机坪,是儿时的孙书琦梦想开始的地方 / 图虫创意
他开始凭借一切渠道了解航空知识,杂志、网站、父母和老师口中的故事......年纪小,尚不能理解飞机起飞的原理,就从认识飞机开始,直到对着照片就能喊出不同飞机的名字。
也尽自己的能力学着自律,为他的飞行梦而准备。“那时候不是特别懂,但我知道,眼睛是我入门的门槛”。他严格地保护自己的视力,在其他人沉浸在动画片与游乐场时,他的日常是新闻和训练场。
12岁,孙书琦带着憧憬进入了航校。训练、选拔,经历无法达成目标的挫败、第一次单飞的激动......
连他自己都很难讲清楚,到底是在哪个瞬间,“成为蓝天守卫者”这个选择变得理所当然。
就像英国的登山家乔治·马洛里在被问到为什么登山时,他理所当然的那句“因为山就在那里”一样,在孙书琦眼里,为什么渴望飞行,是因为蓝天就在那里。
尽管这个选择面对了巨大的未知和不确定性,意味着丢掉童年、青春和一部分自己,他没有犹豫、跃跃欲试,因为这是从兴趣到理想,再成为热爱的力量。
比选择更难的,是坚持
学者刘挚和孟庆延在关于选择的对谈中提到,“人不是活在做选择的几个瞬间,而是活一辈子”。很多人在为选择纠结不已时忘记了,选择其实只是一个开始。
比起选择,更难的是选择之后的事。
孙书琦的经历,看起来是一个无意中正确选择,而成就梦想的励志故事。但真正让故事发生的,是坚持,是由无数个想要停下,又重启信念的时刻组成的。
他说:“我没有给自己留后路。”
追梦的日子比想象中还要艰难。航校的淘汰率很高,孙书琦的同期学员有400多人,但最后留下的不到20人。体能、心理、实操,每一个环节都在进行筛选和淘汰。
飞行本身就是残酷而严格的,它只给每个人有一次机会,任何细节都不能出错,因为失败就意味着坠机,而生命不可以重来。
在驾驶舱内,飞行员没有任何出错的机会 / 视觉中国
一开始难的是体能,5公里的负重拉练曾让他崩溃。再后来是心理上的压力——“在身高、体重的先天条件上,我不是最好的,我会想,如果我淘汰了,该怎么办?”
“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,我不能淘汰,我来了就是来了,我一定要往前走,我一定要成功。”
即便像这样下定决心,他偶尔还是会为消失的童年感到沮丧。
如果没有选择成为一名蓝天守卫者,他本该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,拥有更多选择和退路。“每次别人问我小时候有没有值得回忆的时候,我都觉得我小时候的记忆是缺失的。”
孙书琦一直记得航校的教学楼。教学楼一共有7层,楼顶是天台,围着和人一般高的保护栏。难以承受的时候,他喜欢去天台呆着。
有时候看日出,看太阳的光辉从云层里一点点透出;有时候看日落,天空变幻出柔和的颜色;有时候他会故意顶着烈日惩罚自己,用难以忍受的炙热强迫自己反思“为什么没坚持下去”。
更多的时候,他想起教官对他说的话:“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,就想想当初为什么来到这里。”
常常回望,是支持孙书琦走下去的动力之一。
他开始给自己加练,正常训练在晚上8、9点结束,他会继续练到10、11点。从16岁一直到18岁通过选拔的两年时间,他几乎每天只睡5个小时。不断重复枯燥的练习,只是为了离蓝天更近一点。
单飞是检验着飞行员是否有独立驾驶飞机的能力。对孙书琦来说,完成单飞是他的第一个里程碑。
那是在冬天,他穿着一件单薄的白色衬衣第一次独立完成了飞行。作为传统,在下机后,他接受了庆祝成功的泼水仪式。冬天的水很冷,但他热泪盈眶。
在那一刻,所有的压力、汗水终于得到了释放,那些对选择的坚持都变得“值得”。
这样让他觉得“值得”的瞬间,还有很多。有一次在三亚,他在飞机上俯瞰美丽的南海、沙滩上的人们,天空晴朗、干净,“大伙安居乐业地玩着、工作着”。仿佛在提醒他,他守护的是这样一份平凡的美好。
孙书琦所坚持的选择,除了飞行的梦想,还有红旗汽车。
和小时候就立志成为蓝天守卫者一样,他从小就对红旗汽车有着特殊的情怀。2007年,孙书琦家买的第一台汽车就是红旗,坐在红旗汽车里上学,成了他儿时回忆的一部分。 而红旗的发展轨迹,冥冥之中也与他自己的经历不谋而合。他们同样死磕一个选择,无论有多难。 所以当他买车时,自然而然选择了红旗,这个代表中国汽车的品牌。 随着购车需求的变化,他接连购入3辆红旗汽车。有舒适、家用的红旗H5,也有新能源豪华SUV红旗E-HS9。而最新购买的这台红旗H6,有着年轻化的运动外观和强劲的动力,正好满足了他对速度与激情的追求。 “不再是老一辈眼里的民族情结,红旗也在变得年轻化。”工作之外,孙书琦喜欢玩极限运动来释放压力,红旗H6加速时的推背感和澎湃的动力,同样让他上瘾。 因为红旗,孙书琦认识了很多和他一样的95后年轻人。他们是见证了红旗成长、改变与创新的一代人,“平时,我们车友会也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,承担作为红旗车主的社会责任感。” 如今,孙书琦也在培养新一代的蓝天守卫者,他笑着说也有“恨铁不成钢”的时候,但“能怎么办呢?他们得和我们一样挺过来啊”。 进入人生新阶段的他也再次面临了很多选择,婚姻、房子......生活的选择题不会停止,但就像每一次飞上蓝天时他都会找到飞行的初心,在红旗H6里每一次起步与加速、每一次握紧方向盘,都让他在人生的选择里坚定遵循内心的路。 毕竟,在这个选项太多,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,唯一能找到的标准答案,是坚持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