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东手造·青岛有礼”-大咖说|朱宏轩:信息数据赋能,建构“胶东手造”传承与发展多维体系

智慧青岛   2023-08-02 21:14:47

【开栏语】

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上,蕴含着丰富的手造产业,种类丰富、品质上乘,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传统手工艺宝库。山东的岱青海蓝间沉淀着文化,一陶一瓦里都藏着故事,胶东手造更是山东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。青岛贝雕、烟台银壶、潍坊风筝、威海大花饽饽、日照黑陶……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,胶东地区拥有33家“山东手造·优选100”首批“山东手造”优质单位,一针一线、一钉一铆都写满了胶东文化的传承,为手造产业注入独特的灵魂……“胶东手造”从岁月沉淀走来,串联起文化传承的针脚,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。

关于“山东手造”,听听大咖们怎么说。


【资料图】

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朱宏轩,听他讲述对于胶东手造以及手造文化产业的见解。

朱宏轩

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硕士生导师;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;“宝钢奖”全国优秀教师、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;产品设计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。

河流是文明的摇篮,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河流,也是青岛的“母亲河”。从烟台的招远市阜山镇阜山西麓偏西方向,全长179.9公里,流经青岛的莱西、平度、即墨、胶州、城阳,从上合示范区附近流入胶州湾,一条大沽河贯穿了胶东大部分地区,胶东历史与东夷在这里起源。

2018年,朱宏轩主持进行青岛市双百调研项目“城镇化背景下大沽河流域传统手工业技艺产业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”;2021年,其主持了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“文化传承与创新视阈下大沽河流域传统手工技艺信息可视化研究”。通过对大沽河流域的文化研究和手造产业调查,对“胶东手造”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研究。

“胶东手造”作为山东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文化底蕴深厚,艺术特色鲜明。其具有鲜明的民俗特征、精湛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文化,是“山东手造”不可或缺的“海岸明珠”。“在近些年对传统手工业技艺的深入调查研究中,胶东地区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优势,但其又缺乏现代化科技整合提升,信息数据的整合、表现和普及形式单一陈旧,影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进一步发挥。”朱宏轩说。

针对“胶东手造”的保护与传承,朱宏轩认为可以从信息可视化原则和依据入手,从技艺中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开展研究。从“胶东手造”代表性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谱系、材料、工艺过程、工具、形态等部分对其进行组织,拟构建传统手工技艺信息可视化的内容和框架范本。以一种更为直观的信息展示方式,提升“胶东手造”信息的传播度、辨识度和文化传承交流程度,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“胶东手造”的信息内涵,同时为相关学者的研究、政府决策、技艺传承、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一种全新的信息解读方式。

在手造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提升上,要有创新,需要重新去挖掘和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要素,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段和生产方式进行创新设计,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手造产业的新鲜血液,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。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,要凸显地域手造特色,提升产品质量,融入现代服务设计和营销管理等手段。打造品牌形象,包括独特的品牌故事、价值观和品牌理念。通过品牌营销和宣传活动来提高品牌知名度,例如社交媒体营销、参加展览和市集等。不仅如此,在手造产业的生产模式和体制也应创新,甚至可以建立包括产学研政在内的互动模式。

未来,要实现手造产业、手造传承创新和文化两创更好的发展,可以对“胶东手造”地域特征及生存现状进行整理研究,探求技艺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,阐述其与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的复杂联系,探讨从“文化认同与自觉——文化保护与传承——文化开发与利用——文化重构与创新”的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多维体系建构。遵循对“胶东手造”进行“保护——传承——推广——创新”的逻辑思路,创作更加有效传播和创新发展的模式和路径。(智慧青岛 刘爽)

猜你喜欢